特殊校倡多元課程擴出路

現時全港有近八千名學生就讀特殊學校,六成八畢業生離校後繼續接受職業訓練、日間訓練服務等。全港開辦高中的特殊學校,新學年亦受惠於新設的生涯規劃津貼,每年獲五十萬元經常性撥款。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校長甘燕萍接受本報專訪指,現時特殊學校雖為學生安排企業參訪及實習等生涯規劃活動,但庇護工場及日間訓練中心名額不足,智障生離校後無論升學抑或就業,均要克服重重困難。

教育局早前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指,現時全港約有八千名學生就讀特殊學校,其中逾四千人屬於輕度至嚴重智障學生。在一二/一三學年,特殊學校畢業生離校後繼續接受職業訓練、職業康復或日間訓練服務的比例近七成,升學及就業則各佔一成八及百分之七。

為中度智障兒童服務的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校長甘燕萍坦言,能夠公開就業的學生屬少數,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後獲社工安排輪候社會福利署的綜合職業訓練中心及庇護工場,惟名額供不應求,往往離校後須輪候兩年始獲分配,「現在情況不理想,尤其是有序生活對智障學生很重要,故學校以校內資源為未輪候到的學生,安排幾個月至半年的工作實習機會,否則在屋企呆坐,恐會出現情緒或自理問題。」

甘校長指,現時特殊學校在高中階段的生涯規劃,主要視乎學生能力分流,能力較高的學生主要裝備工作技能,以及培養協作、服從等職場態度,讓他們準備公開就業;大部分能力稍遜學生,則安排到訓練中心及庇護工場,而家長參與尤為重要,「很多家長覺得智障子女無用,但我們鼓勵他們有高一點的期望。」因此校方須定期家訪,了解家長期望與學生能力,但與主流中學不同,特殊學校教師編制不設升學及就業輔導主任,以該校為例,目前依賴班主任及校內社工,工作量十分沉重。

對於新設的生涯規劃津貼,甘校長計畫聘請文憑教師擔任統籌,餘款將增聘教學助理,平時全程帶領學生及家長參觀庇護工場,或到餐廳、超級市場等地實習,以分擔社工及教師的工作量。雖不少大型企業及社會企業願意聘用智障人士,但她認為智障生的就業及升學出路仍然太窄,「政府不投放資源的話,單靠學校很難,雖然我們都想智障生公開就業,但學校真的無能為力。」

(2014-6-17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