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女生
同事拿了那一段新聞給我看,令我嘖嘖稱奇!才七歲日本小女孩,對脫掉體毛、化妝、假眼睫毛的使用,非常講究;一眾小學女生,出現在化妝美容等節目上,那是甚麼一事? 7歲開始脫毛化妝的日本女孩 一段題為「《日本小學女生》的最新美容調查 除毛已經成為美JS的常識?」很吸晴的報導,可是這是甚麼一回事?原來日本的小學生,除了濃妝與保養的程度已近乎超越成人,而她們現在更流行著除毛,日本還有「兒童除毛」的激光除毛服務,其中有一句寫著:「雖然也是最基礎保養但我好像偷懶到國中才開始!」,也有寫著:「沒想到媽媽似乎認為女兒開心比較重要,所以從小開始除毛也是OK的啦。」還有很多反映不同成年人及小學生的心態,而報導最後的總結是:「看完這最新的小學生調查,不少網友都表示自己輸給了現在的小學生。不過也令人擔心~這些日本小學生到底還會進化到什麼程度,實在讓人有點不敢想像啊~」 有關「《日本小學女生》的最新美容調查 除毛已經成為美JS的常識?」報導的連結:http://news.gamme.com.tw/775635#ixzz39h9kzMAW 不同角度 相同意識 不同國家、民族都有著不同的社會面貌、生活文化,日本向來也與不同國家不同,但多幾年後,那些小學生又進化到甚麼程度,的確是不得而知!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小孩的行為與心態,可以是透過學習、模仿、教育而來的!其中一位明白這道理的家長:孟母,她三遷去尋找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予自己的小孩,她明白小孩是很容易被耳濡目染的。 雖說是不同的文化生活,但有些東西應該也是相同,例如:你怎樣對待枕邊人,便會有怎樣的伴侶!你如何對待小孩,他們日後便會有怎樣的行為!倒像佛家的因果! 認清角色 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班特‧班度拉(Albert Bandura)(1963)於異常及社會心理學會期刊內發表了小孩的行為是怎樣形成的,主要也是透過觀察別人或成人的行為,經多次模仿後學習而成。當然,有些是經過長期教育,特別是家長教育而固置的,如艾力‧邦尼(Eric Berne)的理論:交互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當中亦涉及家長教育如何影響小孩子日後的心理及行為表現。 日本的女孩,可能她們只是潮流所趨,像現在編織虹橡膠帶般,遲些興起其他活動,問題是家長們又何去配合? 人們常說,小孩是社會未來的楝樑,但如何讓這樑變得堅實,家長們還是仍需努力,認清你自己才是小孩的起跑線! Eddy 心理治療師 參考資料: Bandura Albert, Ross Dorothea, Ross Sheila A. (1963). Vicarious reinforcement and imitative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67(6), pp. 601-607. doi: 10.1037/h0045550 McLeod, S. A. (2011). Bandura - Social Learning Theory. Retrieved from http://www.simplypsychology.org/bandura.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