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結合心理學理論的密室逃脫遊戲
「逃出『心』淵」
 

 

早前香港大學心理學學會與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及其心理學系,以「缺陷思想」作為主題推廣心理學,邀請公眾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到香港大學進行一趟「心旅」。由於反應熱烈,決定加推場次。

「逃出『心』淵」是「心旅」活動系列中的第一項活動,是香港首個混合心理學理論的密室逃脫遊戲,希望讓大眾明白到人的思想並非像我們所認為的完美,而是經常會被認知偏見和邏輯謬誤所影響。
遊戲中安排的密室內,設有多重關卡,參加者需在限時四十五分鐘內成功解碼,以獲取門鎖鎖匙逃離密室。整個過程不但需要團隊合作 (4至6 人一組),更需要參加者突破思考的規範,逃出思想的陷阱。參加者可選擇以中文或英文參與遊戲,而遊戲結束後亦將有心理學學會的同學為參加者解釋其中的心理學元素,讓大家寓學習於娛樂,活動費用全免,歡迎公眾人士報名參加。每組報名成員需4至6人,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心理學密室的背景是戰後的ㄧ個被遺棄的科學實驗室,參加者的目標是尋找一個珍貴的演算公式 (formula) 。在這個漆黑的實驗室,參加團隊利用密室中提供的工具,要打開五個上鎖的寶盒。團隊要靠著高度敏感的覺察以及創造力,逃脫日常生活所發展出的經驗法則,才有機會在各種混淆的線索中衝出難關。

在密室中的四十五分鐘內,參加者通常不感覺到時間的流逝,這是因為我們對時間的感覺 (time perception) 深受著注意力的影響,這跟俗話說的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是一樣的道理。整個密室的燈光,音樂,道具,到偶而出現的巨響,都是精心設計,利用我們對這些素材的過去連結 (classical conditioning) ,營造出一個懸疑的氣氛。最後,我們對於常見物品,都帶著一個功能固著性 (functional fixedness) 的認知偏差,比方說,雨傘最常被拿來遮雨,但若倒置,變成了一隻大提籃,在缺水的沙漠中可以承接罕見的雨水。參與的民眾得要保持很彈性的看法才能夠順利出關。

逃脫場次已全數爆滿,現加開以下時段予公眾參與:

日期: 2014年4月8、10、11日 (16:00時至21:00時)
 2014年4月13日 (11:00至21:00)
 每節時間:1 小時
 *每節可容納 2隊隊伍,每隊人數4至6人
地點: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賽馬會教學樓11樓11.17及11.18室
報名: http://www.psysoc.hkusu.hku.hk/
              https://www.facebook.com/PsySocSSSHKUSU

此外,心理學學會將於四月上旬及中旬分別舉辦工作坊及講座,繼續解構思考的缺陷。如欲瞭解詳情,請瀏覽上述官方網頁及Facebook專頁。

其他活動:

1)      工作坊 ─ 「『心』造。手作」

「錯覺圖案」一度風靡互聯網,到現在仍十分流行。不論是從形形式式的廣告、雜誌或互聯網,都可看到錯覺圖案的蹤影。其中有心理學中認知錯覺的名例──「鴨兔錯覺」,有韓國3D美術館的錯覺攝影,網上更有聲稱能判斷人智力的錯視圖案。到底什麼是錯覺圖案呢?你又是否想過自己也能動手製作錯覺圖案,甚至置身在錯覺圖之中呢?「心途」第二彈 ─ 「『心』造。手作」承接上一個活動,和大眾進一步探討我們在思想上的漏洞。在工作坊的2小時中,香港大學認知心理學助理教授曾加蕙博士會帶領參加者走進錯覺世界,講解錯覺的形成和指導大家製作專屬自己的錯覺。工作坊完成後,參加者更可把親手製作的錯覺作品帶回家中,細味錯覺的奇妙。

活動詳情:
日期:9/4/2014 (三)

時間:下午7時至9時

地點:香港大學圖書館大樓新翼 LE7 

2) 講座 ─「敞開心『非』」
在中學時代,我們做選擇題的時候總是舉棋不定的。可是一旦選擇了答案,尤其是那些我們一點也不懂的題目,怎麼思先想後也好,我們總會傾向保留第一次選擇的答案。為什麼?這可以以心理學理論「選擇性注意」來解釋。人腦傾向對某些事情作選擇性的集中而忽略其他部份。如作答選擇題時,我們傾向留意那些因更改答案而令正確變成錯誤的情況。相反,我們往往忽略那些因更改而最後令答案由錯誤變成正確的例子。故此,我們漸漸把「更改答案」和「錯誤」連繫起來,使我們害怕修改答案。是次「敞開心『非』」講座,以「思考的缺陷」為題,請來多位嘉賓為大家解構我們在思考上的種種盲點及漏洞,研討改變思考缺陷的方法。每位嘉賓都將作簡短的演講,從不同角度剖析思考上的缺陷。

活動詳情:
日期:12/4/2014 (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5時30分
地點:香港大學鈕魯詩樓7樓726室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