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涉獵政治哲學 引發多元思考

誰家豆丁不愛「無王管」?然而當他們認真思考社會管治層面,同樣可以有邏輯和條理認識「有王管的世界」的種種。今年是政改關鍵一年,兒童也是社會的小公民,香港實踐哲學學會編撰的兒童政治哲學課程,正是讓兒童從哲學的多角度思考,理解世情,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過去三年一直與香港實踐哲學學會合作,舉辦兒童哲學課程,透過不同哲學家的理論,體驗其不同的思考方式,並探討一些饒富哲學意味的題目,像「快樂的定義是甚麼?」、「電腦能否思考?」等等,當中更有該學會新編的兒童政治哲學課程。

本身在中學任教中文科的楊俊強為學校主持周會,早前的周會已引導學生思考「無王管」的自然社會狀態,對比有人管治的世界,效果顯而易見。採訪當天,重點便是與學生討論該由誰管治社會:從「正當性」(legitimacy)切入,思考緣何有人有資格管治自己,怎樣有合理理由去管治他人?由校長引伸至風紀,小學生亦慢慢想到昔日皇帝治國的年代。

正反面理解管治

有學生說:「好打得的人可以保護市民免受侵略,不過亦會用暴力懲治人民……」由最富有的人治國?答案有「有錢不代表聰明」、「只從經濟角度管理社會」、「易有貪污」等等。楊俊強每每引導學生想好、壞處,並提出柏拉圖的《理想國》,引述當中的理想社會以哲學家管治社會等,周會並沒有抽出某位政客,討論其能力是否適合管治香港,純粹從正反兩面令學生理解管治是甚麼一回事,可說涉獵政治的初階。他指出,哲學是透過思考來呈現出來,因此不論全級的周會,還是會後個別學生的授課,也是通過不斷提問,令學生思考制度的好壞:「不用說太多專有名詞……除了哲學問題,也會介紹不同哲學家。其實愈小的孩子會愈多問題,那些已經是哲學問題。」

三位受訪學生已上哲學課約兩年,其中何楚怡愛表達意見,雖條理散亂卻不失其主見。究竟哲學是甚麼?她說:「哲學是令我思考、想得廣闊的課程,像有人被車撞,我們可從多方面思考誰人不對,令我想得更多。當然有人支持,亦有人會反對,不過大家都可以補充自己意見,令思考範圍更廣……思考時不會認定某事一定會如此,僅用一條路思考。」自言愛思考的張少俊說,課程中提出的題目不少也很有趣,能引發他思考。

多角度擴闊考量

「像一架火車正撞向月台,前面卻有分叉路,你可以控制架車轉向另一方,卻是撞向五名小孩……我會怎樣做?我揀撞向小孩,是從死亡人數考慮。」他補充現時上課對老師的問題會想得深入些:「特別是一些詞語,用在哪些句子會有甚麼意思?」梁萃琳則說,平常課堂也有教導不同的思考策略,不過上過哲學課,會更勇於表達意見:「訓練思考,令我諗多一點,在平時上堂對老師的問題也會多思考,答案會較其他同學好。」

香港需要思維訓練

現時香港中小學課程並沒有將哲學獨立成科,而哲學的邏輯思維訓練主要從不同術科知識培養和累積。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表示,現今教育重視思維訓練,特別在小學階段為甚:「像普教中,為甚麼有人會說不奏效?這不在乎在中文的用字般簡單,而是思維訓練有否受影響……香港特別需要思維訓練,因為中國人較保守,亦較易『二元化』,其實可以有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邏輯推論,這些都需要去學。」他補充,不是現在的課程內容不夠,而是有個別議題可令學生深入探討:「內容也只是工具,最重要是怎樣掌握思考的工具。」

(2015-5-28  晴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