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合併」推行難度高
十五年免費教育被視為現屆政府的教育政策重點,要克服不少技術性問題,其中幼稚園校舍租金高,是否通過公帑提供租金補貼,一直備受關注。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日前透露,可以研究「幼小合併」的可行性,由辦學團體彈性調配津貼小學的空間發展幼稚園,解決租金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校舍設計未必配合 吳克儉日前與傳媒茶敍,首次提到當局長遠考慮「幼小合併」,初步想法是讓辦學團體彈性調配津貼小學的空間發展幼稚園,令幼稚園毋須承受私人土地的高昂租金。事實上,「幼小合併」在本港並非新鮮事,尤其傳統名校更為普遍,例如協恩中學、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等校,附屬小學及幼稚園在同一校址,屬於參加學券計畫的非牟利幼稚園毋須交租,只須承擔日常開支。 當局想法並非無原因,因為不少幼稚園租用商場鋪位或私人物業作為校舍,若參照公共屋邨幼稚園提供租金發還,隨時變相以公帑「包底」,而業主也按政府資助相應加租,幼稚園的租金壓力依舊,也難改變成本轉嫁家長的現實。 程尚達同多名幼稚園校長友好傾開,他們異口同聲指「幼小合併」已有先例,方向並非「無得諗」,但他們主要關注到辦學團體若利用小學空置課室改裝,闢建附屬幼稚園的話,設施未必照顧到幼稚園的需要,尤其幼小照顧學生的年紀不同,「課室面積、樓梯與扶手高度,甚至連洗手間設計都不一樣,現在『幼小合併』的學校,校舍在設計階段已經考慮幼稚園需要,而不是現成的小學校舍改裝。」 聽友好講,津貼小學出現空置課室與收生不足有關,即使辦學團體願意開辦幼稚園,須考慮對家長是否吸引,辦學理念亦值得關注,「須知津小要通過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收生,開辦幼稚園未必能夠為小學增加生源『救校』,不如傳統名校有歷史因素,現在『幼小合併』隨時徒添幼稚園壓力與責任,發展未必健康。」 恐惹「旋轉門」爭議 從另一角度觀之,容許辦學團體把小學空置課室轉為幼稚園,在本港幼兒教育仍是私營主導的市場機制下,難免令人質疑這些學校有「旋轉門」機制,只要收生不足就能通過開設幼稚園另覓出路,並非毫無爭議。程尚達期望,當局研究「幼小合併」須想法周全,考慮租金問題的「講金」之餘,也要思考辦學理念的「講心」才行。 (2014-1-27 星島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