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人令媽媽們非常頭痛
孩子咬人 ─ 是不少家長很苦惱的問題。特別是一歲多的孩子,他們近乎都愛咬人,但只要父母耐心了解孩子,便會了解這是個很普遍的現象,並不代表你教得不好,或你的孩子就是比較頑皮。幼兒心理學家指出,一至兩歲的孩子都愛用口去探索世界及尋求安全感。對於一些孩子,更視「咬」是人與人的短暫溝通。由於此階段的幼兒語言發展仍未建立,他們不懂用言語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藉著「咬」以引起別人注意,以表示自己的興奮、不快或焦慮,但事實上他們並不存在任何惡意。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咬人或物品。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他們只懂得以「咬」去作為一個表達途徑,但只要他們學懂運用言語表達時,情況便會大大改善,能夠用說話代替「咬」去宣洩。幼兒心理學家進一步指出,有些孩子咬人的情況只會發生在家裏,因為家是他們感到最安心的地方,故他們的行為會變得更肆無忌憚。而發生於學校、playgroup及託兒中心的,原因多是他們需要與人共享玩具及注意力,便透過「咬」這個行為以表現自己的不滿。不少家長發現孩子在學校或日託中心被咬,即使老師如何努力想辦法,總是難以短時間內解決。事實上,孩子很多時被成年人標籤的「壞行為」都只是一個過渡現象,父母並不需要過份憂心。如情況發生在學校,學校多會建議找出解決方法,並非只追究誰對誰錯,甚至倉卒作出開除學籍的決定。可是,如果咬人的是你的孩子,父母可首先安慰受傷者,但不強調咬人的行為。然後,把咬人的孩子帶離現場,給他時間慢慢冷靜下來,以溫柔而堅持的語氣告訴他:「咬人是不對的,這樣會令人受傷」,千萬不要以暴易暴或表現得過份生氣,以免孩子錯誤認為這樣可以獲得你更多的關注。同時,請協助孩子:1.教導他們感到生氣時可以用說的,教孩子用言語表達代替咬人這個行為。2.每天安排靜態的活動及午睡,充分的休息有助平伏孩子的情緒。3.提供可以咬的替代品,為孩子提供毛巾、毛公仔等這些可以咬的物品。告訴他們感到生氣時,可以咬毛巾,可以咬毛公仔,但不可以咬人。要是咬的行為持續,背後原因未必很明顯,父母需耐心觀察或尋求專業協助。有時候一些環境上的轉變如戒奶、搬遷或新生兒到來,對孩子的情緒都有一定的影響。作為父母,我們既不想自己的孩子咬人和被咬,要是孩子真的出現這些行為,也毋須過份擔心或斥責。孩子在每個階段都總有一個過渡期,只要我們的教導正確,然後耐心等候,時機一到,他們自然都會成為「乖孩子」。資料來自:http://goo.gl/tbpP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