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於藝

過去多數人對「藝」隱含著負面的學習價值觀,會聯想到單一又制式的技巧練習,而現今愈來愈多父母重視「游藝」大於「才藝」,不強調精熟的技巧訓練,而是訴求豐富的五感生活體驗,重視親子一起玩。

大大片泥土和花灑,這是美術教室!

巨蟒和變色龍盤踞在小小孩身上,這是昆蟲教室!

分鏡腳本和畫筆,這是繪本創作教室!

攝影師分享這些現場照片時,我難以想像這是所謂的才藝課!

才藝課在幼兒教育界極具爭議,「才藝」這兩個字隱含著負面的學習價值觀,多數人會聯想到單一又制式的技巧練習,腦海浮現的可能是父母將孩子塞進才藝班,一個接一個的趕行程,孩子的生活沒有喘息,這樣的學習型態有違幼兒正常的發展。

但是孔子在《論語》中闡述做人的道理:「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其中的「游於藝」被後世解讀為君子處世至高至美的境界。游,游泳、優游自在之意,大陸著名的哲學與美學家劉綱紀認為,「游」更帶有自由與愉悅的涵義。藝指的是禮(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駛馬車)、書(文學)、數(算數和數論)。

用現代的觀點來解釋「游於藝」,即是自在、愉悅的優游於生活中的各種休閒和娛樂活動。從這個角度看,「藝」本身帶有多元、豐富的意思,只是面對「藝」的態度,是要用學習能力的「才」藝取向,還是「游」於藝的生活體驗。

七年前《親子天下》出版一本才藝專刊,許多在「游藝」領域的翹楚對父母耳提面命,帶孩子學才藝,千萬不要落入匠氣的技巧指導,反而要重視興趣的啟發,並在過程中協助孩子探索自己、發現天賦。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更為文指出,孩子上才藝課,父母應該一起上,回家才能成為親子間的共同話題,成為家庭生 活的一部分,甚至父母從課程中獲得相關知識,還能提升生活的品味。他的呼籲在七年前不容易落實,坊間多數課程仍強調學習的「才」藝導向。

七年後,因著教養應該以幼兒發展為本位的論述興起,加上網路資訊快速流動的推波助瀾,愈來愈多父母重視「游藝」大於「才藝」,這些充滿創意的課程,和過往的才藝課很不一樣,不強調精熟的技巧訓練,而是訴求豐富的五感生活體驗,重視親子一起玩。

成長於農村的四、五年級生父母,其兒時的生活經驗如騎水牛、種菜成為了現代的親子「游藝」課;美術課不重繪畫技巧只求盡興塗鴉;音樂課不學樂器,而是親子一起隨著音樂律動;語文活動不是背唐詩,還結合了功夫……還有更多顛覆你想像的親子「游藝」……家長們須多加留意及選取。

文章轉載自:https://goo.gl/cS4mv9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