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下聽故事 起步踏入天文世界

對於兒童來說,有關星際的故事,豈止在書頁內?能在夜空下聽故事,也是相當有情韻的一回事。生態協會跟綠腳丫「走.讀.自然」讀書會早前合辦的活動「星空藏寶圖:和星星的約會」,正是從不同的星座故事,引領大人與豆丁一起感受星空予人獨特的想像。

不少參加的小朋友也是首次在黑夜活動,義工先叮囑他們,不可隨便將電筒「亂掃」,要包紅色玻璃紙,並且照明要在腰以下。生態協會的天文導師Man Sir解釋:「眼睛對紅光會遲鈍些,暗光會保護到眼睛,亦幫助收到多些光,可以看到一些較暗的星。」

星夜許願

活動由「走.讀.自然」的故事爸爸,讀出林世仁《流星沒有耳朵》開始:一個失去母親的小朋友憑星空寄意的故事,卻從幽默、樂觀的角度出發,形容離世的媽媽在「天空有很多東西玩」,對流星許願遙寄懷念媽媽之情。在漆黑一片的環境下,聽着這個故事一字一句,恁地動人。接着Man Sir讓孩子用天文望遠鏡看月亮和土星,解釋月球表面的月海:「土星的直徑,橫排可有九個地球。」

本身讀哲學、在理大教通識的Man Sir,對中國星宿的傳說瞭若指掌:「所謂『天津四』的津是碼頭的意思,中國人一直都覺得地上有甚麼,天上便有甚麼。」有天河、有碼頭,亦有牛郎織女傳說,這是古人對星宿的想像。他們將用肉眼看到的6,000多顆星劃分為88個星座,每個星座背後都有一個神話故事。除了神話,星宿還有知道氣候變化的作用:「古埃及的天狼星,當它每年和太陽一同升起便是尼羅河氾濫的時候,肥沃的泥土會沖向下游,這都是跟生計有關。」

星宿傳說

Man Sir指,「其實兒童初步知道方位,認識太陽東升西落的規律,便知道看西邊的星,因為那一帶最暗。」接着學懂氣象,閱讀天文台的氣象數據,便能預測當晚的天空如何。至於尋找星座,則需時浸淫。「在香港只能看到最光那幾粒(即牛郎、織女、天津四),對星空的概念較容易掌握。不過再深入些便難,就算看流星雨,在香港一晚看40、50粒已算好。」他覺得兒童初接觸天文,懂得少少知識便自覺很叻,「這是必經階段,當他們愈知得多,便發覺懂得的其實很少。」穹蒼下,人若如此必學會謙卑。

自製旋轉星圖

雖說用App已可尋找星座,不過參加者卻要還原基本步,先學自製星圖。綠腳丫負責大自然體驗的統籌義工Lania說,「活動前要動手自製旋轉星座圖,是希望家長可與孩子先互相討論及思考,一個簡單的星座盤旋轉便可定位星座。這些可令孩子學習運用算術、幾何、方向、三維空間等等,從中發展邏輯思維。」

(2015-11-24  晴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