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不同「自由市場」 親子嘗以物易物

香港近年有不少適合年輕人參加的文化及創意活動,好像鼓勵年輕人發展創意的協作平台MaD(創不同),每年一月都會舉辦年會,邀請世界各地的創新者,跟本地及亞洲的年輕人分享創新意念。在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一日,即本周六和周日,在葵青劇院對出的露天廣場舉行,將舉行MaD年會的其中一個環節「自由市場」,並首次開放給公眾,當中有不少創意活動和攤位,適合年輕人之餘,也適合親子參加。

MaD召集人黃英琦(Ada),知道今年年會的主題是「立村有時」,而今次辦的「自由市場」中,所有交易都不涉及金錢,目的是提倡分享精神。「生活在城市中,人與人的距離感很重,即使搭電梯時,大家也不會打招呼,沒有了以往大家互相幫忙的精神,在推廣創新和創意的理念時,也要有其價值觀。」

Ada說早期生活在村落的人,會用「以物換物」或分享方式來換取所需物件,但後期市集已經用金錢交易。「在過去一年,MaD也試過辦不同的市場,今次就想辦一個不是以金錢交易的市場,看看當中沒有金錢存在的時候,會是甚麼情況,從而推動社會創新的意念,也希望大家去想一想,用新的方法去跟人溝通和分享,例如檔主彈一首歌後,換來的就是跟客人握手。」

今次的「自由市場」,分為亞洲市集和本土市集,不同時間有不同活動。Elsie看過節目簡介,發現當中有不少攤位都很有趣之餘,亦頗有意思,值得思考。其中本土市集中,就有多個攤位,有的適合親子,有的適合年輕人,好像名為「創藝同行」的攤位,就是以「再造村民」為主題,讓大家根據自己的樣貌,用膠片製作立體人偶,通過創作來讓大家重新審視自己。

另外,由一班家長自發組成的「童樂合作社」,認為現時的孩子生活在石屎森林中,似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空間,於是就集合了五十個家庭原本計畫用來買玩具的金錢,找來一家木廠製作三千塊積木,讓家長和小朋友在「自由市場」內砌積木。

此外,還有其他不同類型的小手工工作坊,例如「菜園」,就有藝術家教大家製作小花盆外,還有農夫教大家種神秘植物;「陀螺工作坊」就是由木匠教小朋友用廢木,製作屬於自己的陀螺,完成後更可以跟朋友即時比併。

市集內有些攤位的對象,相信則適合年紀較大的參加者,例如「鷺吃鮮魚」,就是讓大家走入一個裝置,跟陌生人來一場深入的對話;「港嘢」則是藉推廣本地日常用品生產的理念和產品,鼓勵大眾實踐對人與大自然友善的本土社區經濟等等。另外,還有地攤是分享在旅行中的故事,有的則以類似「漂書」的方式「漂」出唱片,也歡迎公眾帶一兩張唱片「漂」出去。至於喜歡閱讀的人,也可留意場內的「漂書」活動,分享閱讀經驗。

亞洲市集內,除了有香港的參加者外,還有來自內地、台灣、南韓、泰國、印尼的參加者,其中來自韓國的朋友,會分享在韓國原生植物的種子,還有日本的棉花種子之外,又會即場演奏巴西的音樂;而印尼的朋友就會帶來傳統服飾,讓大家試穿,了解當地的文地。另外,曾在內地不同城市生活過的朋友,就邀請大家討論自己認為最酷的生活方式等等。

Ada說,「自由市場」的攤位,各自都有其特色,最理想的做法,就是親自去到市場內,每個攤位都參觀一下,從而會有不同的啟發。

「自由市場」開放的時間,周六為上午十時半至晚上九時,周日為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三十分,但由於每個攤位的開放時間都不同,故有興趣參觀的家長,可以先瀏覽活動時間表,網址是http://www.mad.asia/posts/710。

(2015-1-27  星島日報)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