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脫黏面醫料長命

城市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聯合研究納米層面上,物料間的黏合情況,發現兩種物料的黏合界面,在脫黏後有毛髮狀裂紋出現,水分子有機會滲入,令黏合力減弱。研究人員又設計出較為耐久及可靠的複合物料與黏合方法,可應用於生物醫學如牙科等治療,延長醫療用物料的使用壽命。

研究團隊以掃描電子顯微鏡攝取納米圖像,據此觀察一個由環氧樹脂及二氧化硅連接而成的黏合界面,發現在脫黏後,有毛髮狀裂紋出現,水分子可由此滲入,減弱黏合力。

應用於醫學治療

城大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劉特斌說,歐美及日本建築界愈來愈多使用碳纖維,加固日久老化的混凝土黏合構件,但由於在潮濕環境中,碳纖維的耐久性或降低,故在香港尚未獲廣泛使用,補救方法是使用較好的密封材料來阻隔濕氣滲入。

他又指出,研究結果可應用於多個範疇,包括生物醫學治療,例如人造牙冠、假牙、用於隆胸手術的矽膠樹脂等,「有了研究結果,我們就可以貼近而精準地觀察生物醫學物料植入人體後的黏合狀況,最終可以延長此類物料的使用壽命。 」

研究成果亦可應用於建築業、電子晶片、飛機工程等,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2014-8-18  都市日報)

Unable to query local database Got error 28 from storage engine